美国短剧 正在疯狂“抄袭”中国的作业(组图)



前段时间,中国电影人高峰自爆,自己靠“抄中国作业”的方法,在美国拍短剧,累计票房已超7000万。

巨大的市场让他信心倍增,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冲击全球第一支短剧行业股。

今天的中国短剧正在风靡全球,目前统计,已有166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微短剧作品。

根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,截至2025年3月,微短剧App在全球的下载量已接近9亿5000万次。

其中,微短剧平台“ReelShort” 一度登顶北美下载应用榜首,一位叫桑迪的剧迷表示,去年她看了超过60部剧集,剧名包括《世子逃婚,我转身改嫁他爹》(Fiancé, I Married Your Dad)和《千金丫环》(The Maid's Revenge)。

“我简直欲罢不能——只能这么说。”

“ReelShort”的背后运作公司“疯狂枫叶工作室”是中国企业,其背靠出版商“中文在线集团”,不仅手握大量网文IP,还能随时根据大数据,打造欧美观众爱看的短剧,其短剧的数量也是位居各大平台之冠,下载量甚至超了Netflix。

可以说,这是中国出版商血赚老外钱的一张名片,也是出海短剧平台的标杆。

然而,就是这张名片却在最近深陷抄袭传闻。

7月25日,听花岛、点众这两家国内头部微短剧公司先后发布声明,称ReelShort发布内容侵权抄袭。

点众表示,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、传播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,剧情基本相同的剧集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《出走后,两个竹马悔疯了》《女王》《尊老爱幼》《游子归家》等。

点众发现该公司的侵权行为后,要求对方下架,可对方却予以拒绝。

无奈之下,点众发出律师函,由律师出面交涉,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。

而后,枫叶互动下线了被涉嫌侵权的三部剧集。

另一头的听花岛更是晒出证据打脸。

从今年6月以来,听花岛的热播短剧《卖菜大妈竟是皇嫂》《冷面小叔宠嫂无度》,被 “ReelShort”一比一抄袭。

从截图对比不难看出,简直就像AI复刻一样,只是把演员换成老外:



“抄袭我们的,正是行业第一,让人意想不到,也让人更加愤怒。”

听花岛表示,在就侵权问题与枫叶互动时,进展并不顺利,且枫叶互动作为侵权方,各种推诿。

那么,面对短剧公司的被指涉嫌抄袭的声明,“ReelShort”方是怎么做的呢?

目前还没有回应。

微短剧的成功,是娱乐产业出现的一个积极变化,也带动了大量影视行业的人员就业。

但在百家争鸣的微短剧市场,平台之间不应该恶意抢食,甚至是用抄袭的手段去抢占市场。

“ReelShort”的成功,很大程度在于对北美市场的把握。

据悉,目前的短剧模式,也拯救了不少好莱坞演员,带动当地三线演员收入暴涨七倍。

其题材和国内一样,都是总裁霸爱、替身娇妻,而且北美观众消费能力高,付费率高达50%,是中国用户的五倍。

尤其是美国,贡献了中国短剧海外收入的60%以上。

而为了迎合美国观众的猎奇心态,一些短剧公司出品的短剧情节也十分荒唐。

比如,《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》,讲述特朗普放弃模特妻子,执意迎娶从事清洁工作的家政人员。

据悉,这部短剧,竟然在三个月内狂收1.5亿美元。

市场如此赚钱,也难怪平台和一些企业不顾吃相。

其实短剧市场,剧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本,好的短剧创作者,更是千金难求。

但有一种恶心的赚钱方式就是:直接照搬中国成功的短剧剧本,迅速复制到海外市场。

从“一比一复刻”的镜头对比到近乎“AI换脸”式的剧情抄袭,再到涉嫌侵权方被指“推诿搪塞”、拒绝下架的强硬态度,这起事件暴露出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版权纠纷,而是这个新兴行业在急速狂奔中,对知识产权的漠视与践踏。

短剧出海的成功模式,其核心竞争力本应在于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——将中国市场验证过的叙事内核,结合本土文化元素、演员和审美进行二次创作。

这种转化需要智慧、需要投入、需要尊重原创。

现如今,部分平台却试图走一条危险的捷径:“中为洋抄”。

直接“搬运”国内成功剧本,这无异于杀鸡取卵。

剧本是短剧的灵魂和最大成本项。

纵容抄袭,将严重打击原创编剧的积极性,劣币驱逐良币,最终导致内容同质化、低质化,掏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。

其次,中国短剧出海正处在建立品牌信誉的关键期。

“抄袭”标签一旦被坐实并广泛传播,将极大损害中国内容产业的整体国际形象,引发海外观众和平台的不信任。

甚至可能招致美国更严格的法律监管和版权壁垒,断送来之不易的市场,自毁出海长城。

“ReelShort”们的成功,证明了“中国模式+本土化”这条路径的可行性,这本是值得骄傲的创新。

但任何商业模式的狂飙突进,都不能以牺牲原创、践踏规则为代价。

短剧出海的星辰大海,绝不应建立在抄袭的流沙之上。

否则,再多的票房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,只是部分人的财富自由。

最终留下的,只是一地鸡毛和“抄袭之国”的污名。

推荐阅读